心臟病|天氣凍易中風心臟病發 1種食物每周食2次 營養師教3大飲食原則降風險【附12大飲食建議一文睇清 】

健康資訊

撰文: 黃堯姿

發布時間: 2024/11/24 09:14

分享:

分享:

【心臟病/中風/心肌梗塞/天氣/心腦血管疾病】剛過小雪,天文台預測下星期氣溫將會降至12度,大家謹記保暖!踏入冬天,氣溫驟降乃是心臟病發高峰期,有營養師建議可從飲食著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,推薦可以多吃「這食物」!

最新影片:

氣溫驟降心血管收縮,血液循環不良,血液變得濃稠,血管硬化或阻塞的機率便會提升,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。「好食課」Facebook專頁提醒3大高危人士:心血管疾病患者、三高患者和長者,要注意保暖。

台灣營養師林世航在「好食課」網站曾撰文,解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飲食,建議飲食可奉行3大原則:

  • 多吃蔬果、未精製穀類、海鮮、低脂肉類、豆類及堅果
  • 少吃加工肉、含糖製品、高鈉食物及高脂食物
  • 少喝酒及抽煙

心臟病|預防中風心梗12項飲食宜忌

林世航指出,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分別是中風和心肌梗塞,而兩者成因與高血壓、高膽固醇息息相關,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所致。故此,他建議12項飲食宜忌,可以預防兩種嚴重心血管疾病,保養血管:

點擊圖片放大
+12
+11

1. 每日3份蔬菜、2份水果

蔬果富含葉酸、鉀、纖維及類黃酮,研究發現水果和蔬菜攝取量增加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負相關,建議每日吃足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。

2. 多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

全穀食材比起未精製澱粉,多了纖維、維他命B群及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,且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比較有飽脹感,血糖波動也較平穩,具較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,建議以未精製雜糧取代精製澱粉。

3. 每周吃魚2次以上

吃魚肉等海鮮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,可能原因與魚肉富含Omega-3脂肪酸有關。他建議可多吃海鮮代替白肉或紅肉,減少飽和脂肪攝取,如每天攝取15克的魚或是每周吃魚2次以上對心血管有益。

4. 多攝取膳食纖維

可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材,如蕃薯、糙米、燕麥等,不僅增加膳食纖維,也提高了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攝取。每日吃足三份蔬菜及兩個拳頭大的水果,也幫助達成一日膳食纖維所需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5. 選擇低脂肉或植物性油脂

肉品選擇低脂肉,如雞胸肉、豬里肌、海鮮,並於食用油上減少使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,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,可改以橄欖油等植物油作為主要烹調用油。

6. 攝取堅果及豆類

堅果及豆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、維他命E及纖維。有研究發現,增加堅果及豆類的攝取,可以降低中風、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7. 多喝茶

茶含有兒茶素等類黃酮成分,對於心血管具保護作用

8. 減少進食加工肉

加工肉包含煙燻、醃製等肉品海鮮,如香腸、培根等,通常含有較多鹽分、飽和脂肪酸及雜環胺等燒烤後的有害物質,已被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

9. 減少攝取含糖飲料與甜食

手搖飲品、運動飲料等含糖飲料與許多甜食中皆添加有蔗糖、果糖等添加糖,容易造成身體肥胖,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風險

10. 避免進食高鈉或過鹹食物

食物適當調味可使美味加分,過多的鹽分容易使血壓升高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,建議以蒜頭、洋蔥及辣椒等天然辛香料代替醬油等調味料為佳。

11. 少吃反式脂肪及高脂飲食

如薯片、油炸食品、或酥皮,建議適可而止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
12. 少喝酒及吸煙

有研究發現,每日喝超過1杯酒,容易增加腦中風風險。林世航建議,適量飲酒小酌可以,男性每日喝少於2份酒精,女性則少於1份(1份酒精約一瓶350毫升啤酒,或半杯紅酒);吸煙亦會增加腦中風風險,建議及早戒煙和養成運動習慣。

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「健康晚點名」節目中指出,魚類富含Omega-3脂肪酸,當中有DHA與EPA,可幫助抗癌,有助保護腦力、眼力,EPA中有二十碳五烯酸,是出了名的好油。劉博仁建議,吃中小型的魚,如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沙丁魚,均含有Omega-3脂肪酸,研究發現,若每週都吃魚,發生心肌梗塞、心悸,心律不整風險都會下降,主因就是裡面有豐富的Omega-3脂肪酸。

心臟病|心肌梗塞7大常見徵狀

此外,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梁永雄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,心肌梗塞主要是因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,引致心臟肌肉缺血,出現血栓,血塊塞著,不能提供氧份到心臟。他指出,心肌梗塞的黃金搶救時間為6小時,如未能在黃金期內進行手術,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肌壞死,或會誘發嚴重的心律不正、心臟停頓,甚至死亡;亦有40%患者病發時會直接死亡。

他指出,心肌梗塞可以沒有任何徵狀,亦有以下7大常見徵狀,提醒有高血壓、血脂高、糖尿病、肥胖問題等人士要多加留神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心臟病|6大護心建議

大部分猝死個案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,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提供以下6個護心建議,以保持心臟健康: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中風|腦中風4大症狀

本港腦神經科盧文偉醫生曾接受訪問,指出腦中風大致可分為兩種,分別是「出血性中風」和「缺血性中風」:前者俗稱為「腦出血」或「爆血管」,成因包括腦血管天生較脆弱、腦血管畸形,或高血壓令血管爆裂,不同年齡層均有機會患上「出血性中風」;而後者的高危因素則為三高、長期吸煙或酗酒,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,令腦部血管被堵塞,從而患上「缺血性中風」。

盧醫生又提醒,出現以下任何一點都可能是「腦中風」警號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中風|「中風120」救命口訣

臨床上,中風急救有3小時的「黃金時間」,越早救治,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,所以早期識別尤為重要,需在5分鐘內準確辨別,記住「中風120」口訣,關鍵時刻能救命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相關文章:

心肌梗塞|心臟科名醫突心梗自救過程超驚險 警告急救做錯2件事恐猝死【附護心/減膽固醇食物一覽】

徐少強病逝丨 徐少強病逝細30歲妻傷心過度 處理丈夫身後事期間心臟病發離世【附心肌梗塞7大常見徵狀】

中風危機|研究揭日飲7杯水防中風 3種飲品喝越多中風風險越高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